儿童的社会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,特别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后,他们逐渐去中心化,认识到他人的存在,考虑他人的感受。他们通过不断地练习以及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经验,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。有研究证明,一个人的幸福,主要来源于和谐的人际关系,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必备要素。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享受交往的快乐,拥有健康的心理,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。
家长要有意识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,带孩子走进社区、公园、机构等场所,参加有益于孩子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。在参与活动的过程,孩子会和小朋友、老师及其他人员接触,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自然可以得到锻炼。另外,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经常把小伙伴请到家里来做客,鼓励孩子在家开小型的聚会,家长可提前和孩子讨论聚会的内容,如何招待小客人,让孩子体验交往的快乐。
孩子天生对陌生的人和环境有一种谨慎的心理。有时候孩子会因为缺乏安全感或者害羞,不敢主动、积极地与他人交往。家长要发现孩子内心的顾虑,积极地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打交道。特别是,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,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通过与人沟通去解决,事后,孩子会有极大的成就感,也进一步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。
每个孩子都需要交往,有时候孩子因为不知道交往的技巧,往往会受挫。因此,家长教给孩子社会交往的技巧。比如要友好地对待身边的人;教孩子一些礼貌的用语“你好、谢谢、再见、不客气、对不起”等;见到认识的人主动打招呼;教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、好吃的、书籍等;多看同伴身上的优点;当别人让自己不开心时,要学会包容;理解别人的想法和兴趣;学会倾听等等。
有时候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,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,会让孩子感觉失落、受挫,比如小伙伴不愿意和他玩,或者别人的玩具不愿意与他分享;做游戏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愿意和他一组等等。家长要及时疏导孩子的郁闷情绪,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会这样,寻找原因,鼓励孩子以更加积极、友好的方式再次主动交往。
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人人生活在手机、电脑、ipad中,完全杜绝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几乎不太可能,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,切勿让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,当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时,他就逐渐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兴趣。因此,家长要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,让孩子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,让他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。
挫折往往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时机,当孩子在与人相处时遇到冲突、问题时,家长可以根据具体的事件,与孩子探讨处理办法。
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的过程,当孩子在生活中出现交往不当的行为时,比如,见人不打招呼,没礼貌,撒谎等,家长不要对孩子发脾气,家长要学会耐心引导,不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。
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家长创建良好的社交环境,激发孩子交往的兴趣和欲望,教孩子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,并在生活中,多关注孩子的交往行为,用日常的事情引导孩子,孩子的社交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高!